养生之道网

“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除了减重,还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Nathan D. Wong 团队研究发现,注射 2.4 mg 剂量的司美格鲁肽(司美格鲁肽)可将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 1.8%(从 10.15% 降低至 8.34%,相对风险降低 18%),预计在 10 年内可预防多达 150 万例心脏病、中风和其他不良心血管事件,并减少 4300 万肥胖人口。

众所周知,肥胖对心血管疾病(CVD)有着巨大影响,体重减轻干预措施对预防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是激活胰高血糖(血糖高)素样肽 1(GLP-1)受体激动剂,改善肠促胰岛素功能和胰岛素分泌(葡萄糖依赖),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抑制肝脏糖异生,使空腹和餐后血糖降低,进而抑制食欲、减轻体重。

该研究基于 2021 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发表的题为:Once-Weekly Semaglutide in Adul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 的临床研究,这项名为 STEP-1 的3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每周1次,2.4mg剂量)平均可使肥胖人群体重减轻 14.9%,同时降低血压和血脂等几种心血管风险因素。

为了解可能从司美格鲁肽疗法中受益且符合条件的美国人群,对美国人群超重/肥胖患病率的潜在影响,以及对心血管疾病结局的潜在益处,该研究首先确定了基于上述试验资格标准、符合条件的美国人群,其次预测对体重减轻、肥胖患病率的全人群影响,最后基于该临床试验中获取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效应,估计可预防的心血管疾病事件。

该研究纳入了 2015-2018 年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数据,样本为体重指数 (BMI)≥ 30 kg/m2 或 BMI ≥ 27 kg /m2 的肥胖成年人,其至少有一种或多种体重相关合并症,例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排除患有糖尿病、急性胰腺炎、严重肾功能衰竭的患者。

该研究确定了 3999 名符合 STEP 1 资格标准的美国成年人,加权估计人口规模为 9300 万(占美国成年人的 38%)超重或肥胖人口符合 STEP 1 试验资格标准,注射 2.4 mg 剂量的司美格鲁疗法将有助于减少 4300 万肥胖患者。

研究人员将体重指数和其他危险因素的变化应用于心血管疾病风险评分,估计在 8300 万没有心血管疾病的超重或肥胖患者中,10 年内其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从 10.15% 降低到 8.34%(或相对风险降低 18%),预计治疗 10 年可能预防高达 150 万例心血管事件,这可能会对降低与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医疗成本产生重大正面影响。

值得重视的是,该研究与以往进行的 SELECT 试验结果相比是有利的,该试验研究了司美格鲁肽注射疗法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显示实际发生的事件减少了 20%。

迄今为止,还未有已被批准的体重管理药物能够在减重的同时,提供降低肥胖人群心血管疾病事件风险的作用。论文通讯作者 Nathan D. Wong 博士评价这是肥胖和心血管医学领域最大的进步之一。

拓展研究

近日,诺和诺德在其官网公开宣布了抗糖尿病/减肥(冬季减肥吃什么好)药物司美格鲁肽的 SELECT 试验的心血管结局主要结果。结果显示在长达 5 年的随访时间内,相较安慰剂,司美格鲁肽降低了肥胖患者 20% 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

与上述研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该研究再次证明了司美格鲁肽既能减重又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同时,大面积地使用司美格鲁肽疗法对于降低医疗成本,服务更多的超重人群有极大益处。

Nathan D. Wong 博士认为,对于那些有其他危险因素的肥胖或超重患者,心血管疾病是他们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应该考虑上述影响。但由于这类减肥药(减肥药)物存在副作用,因此患者必须与医生讨论此类治疗的风险和益处。此外,管住嘴、迈开腿是减肥(减肥吃什么好?)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原则,适当的饮食和身体活动是控制体重和降低心血管风险的基础,并不能全部依赖于药物治疗。

  • 减肥药最新进展:中国生物制药GMA106申请Ib/II期临床试验获受理
  • 碳水化合物吃的好,不公有助减肥,还延长寿命
  • 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再显奇效,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 “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除了减重,还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 肥胖会伤害大脑,利拉鲁肽GLP-1减肥药让肥胖者大脑恢复聪明状态
  • 一劳永逸,不怕反弹!AAV基因疗法减肥效果超过司美格鲁肽
  • 首款国产原研“减肥针”贝那鲁肽注射液获批
  • 高剂量口服赛格列酮或能改善机体的血糖控制并能帮助有效减肥
  • 有效减肥先懂肝,解读肝和脂肪的转换关系,解读中年发福
  • “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的意外收获:恢复NK细胞功能,降低癌症风险